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施剑松)北京海淀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现场会日前在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举行,10节覆盖多个学科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课和学生AI成果展示现场演示了北京海淀区以人工智能赋能“育人为本”教育新样态的阶段成果。
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书记、校长王亚苹以《AI赋能学校育人生态重构》为题,分享了海淀实验四小以AI为杠杆,构建“理念—实践—生态”三位一体的智能教育校本范式。其核心在于:始终以学生成长为中心,通过数据驱动实现从经验教学到精准育人的转型;系统覆盖教师赋能、课程重构、课堂革命、健康护航全链条;依托区域政策优势,形成普惠性通识教育+个性化兴趣拓展的课程体系。具体实践包括:通过三级培训体系推动教师数智化转型,构建“通识+兴趣”双轨课程,以问思课堂优化教学流程,借助AI体育监测和机器人守护学生健康,最终形成智慧教育生态。
海淀区已经明确“三年内实现人工智能教育全域覆盖”。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吴谨说,这次活动是对海淀区获批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以来,数智化改革实践的一次全面复盘,也是对2025年9月海淀教育大会“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建设教育强国首善先行区”,“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泛在可及、数智赋能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精神的深化落实。活动聚焦的“数智赋能”与“协同育人”,正是将海淀教育大会蓝图转化为义务教育阶段生动实践的关键切口。
本次活动由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市教委教育信息化处处长吴雅星说,当前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已从“探索”转向“攻坚”。北京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坚持“数据为基、问题导向、场景驱动、生态协同”,系统规划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发展布局和路径,构建从“教育小生态”到“科技、人才、产业融合的大生态”。海淀学校长期深耕创新教育,从“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到“AI赋能育人生态重构”,始终以问题和效果为导向,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助力学科教学、学生成长发展,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了生动实践。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